今天是:
12月28日,第九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论坛在京成功举办。论坛由1331.c.om.银河游戏和中国传媒大学共同主办,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1331.c.om.银河游戏、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中国妇女报、北京电影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辽宁大学,苏州大学等10余个机构的30余名专家学者参与本次论坛,就“中国国际传播的创新与实践”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廖祥忠教授在致辞中指出,本次论坛聚焦中国国际传播的创新与实践,极具战略意义。媒介与女性教席作为教科文组织传播领域教席,是国际传播创新的重要平台。廖书记表示,中国传媒大学发挥自身特色,始终把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摆在首位。学校将一如既往的支持教席建设,为提升中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影响力,提升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做出贡献。
1331.c.om.银河游戏党委书记李明舜教授在致辞时指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在推进性别平等,特别是通过女性教育、传媒教育赋权赋能女性方面,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本次论坛汇集众多知名的重量级学者,学者的智慧交流将不仅贡献于媒介与性别研究的深入,也将贡献于我国国际传播能力的增强,贡献于中国妇女和世界妇女的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Shahbaz Khan)先生在视频发言中回顾了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目标5“实现性别平等,增强所有妇女和女童的权能”,其中也包括在媒体中和通过媒体来实现这一目标。后疫情时代世界重建之时,媒体可以通过聆听更多女性专家和领导者的声音,反对简单化的陈规定型性别角色的方式集中展示她们的故事,创造一个更准确、更包容和更能促进妇女发展的环境。他指出,在教科文组织通过媒体推动性别平等的工作中,媒介与女性教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代表教科文组织向教席在过去十多年中的杰出贡献表示衷心感谢,表达了继续加强与媒介与女性教席合作的愿望。
在主题发言环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主持人、1331.c.om.银河游戏院长刘利群教授围绕《新时代“媒介与女性”教席的使命、责任与行动》的主题,介绍了媒介与女性教席的发展历程和实践,阐释了教席的使命和责任,强调教席要拓展媒介与女性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推动媒介与性别平等理念的传播、促进女性自身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并表示在未来教席将继续努力,展现新作为,产出新成果。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原书记处书记,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王冬梅女士分享的主题为《女性的国际传播叙事特点》,她从女性新闻工作者的角度出发,指出女性新闻工作者有独特的职业特征和叙事特点,包括敏锐的直觉、观察力和高度的敏感性,对新闻事态发展的判断力和对采访对象的亲和力,思辨力、说服力和辩论力等。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所长杜洁研究员的发言围绕《妇女研究的国际传播:经验与思考》主题,指出:要提高妇女研究国际传播能力,需要设置观点鲜明、指向性强、易于传播的议题。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学术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
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智锋教授在题为《提升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三个“共同”》的发言中指出,需要从共同感知、共同情感、共同价值这三个“共同”出发,提升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并结合一些国内优秀作品的海外传播案例,分析了如何通过这三个“共同”,达到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的传播效果。
中国妇女报社长兼总编辑孙钱斌先生在题为《话语自信与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发言中提出,要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既要讲理念也要讲故事,用有共情力的故事传递中国文化和中国价值。并表示,中国妇女报在讲述中国女性故事时,一直努力寻找家与国的交集、个体与社会的交汇,故事与意义的交融,把中国女性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展现在世界面前。
北京大学国家战略传播研究院院长程曼丽教授的发言以《关于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思考一一必要性、理论基础与特征》为题。她指出,在新的国际格局下,中国需要突破西方既有的话语框架,进行国家议题及话语体系的开掘与建设,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中国国际传播应当警惕封闭,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引导下进行话语重构。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周星教授的发言主题是《中国国际传播的女性施展力分析》,他指出,“讲中国故事”既是基础也是内容,“讲好”既是目的也是手段,不能盲目应用西方传播法则,要彰显本国的价值观而非单一屈就,发挥女性在场和女性言说的在国际传播中的优势和意义。
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学院院长郭可教授发言题为《中国国际新闻传播的实战化教学模式思考》,他指出,在国际传播教育中女性学生数量占主导,但也存在困境。他介绍了疫情背景下新闻传播实战化教学探索,分享了学校和媒体机构合作,在国际新闻实践场景下,促进外语能力和国际新闻专业的有机融合的经验。
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龙耘教授发言主题为《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他者”视角与实践》,阐释了“他者”视角之于跨文化传播的意义,通过生动的案例研究分析了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主体”与“他者”、“自塑”与“他塑”。指出他者视角可以超越遮蔽和盲区,达到视域的融合,形成对话性语境。通过互动性的传播交流,重塑全球认同。
复旦大学媒介管理研究所所长朱春阳教授在题为《互联网时代的国际传播能力创新》的发言中指出,对西方媒体妖魔化中国的认识,要引入跨文化传播的视角,考虑不同国家中的媒介和文化的差异。认定国际传播的效果,要考虑到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执行院长陈龙教授以《从“种族灭绝”谎言传播看西方舆论战中的修辞伎俩》为发言题目。他指出,舆论战领域是美国遏华战略体系中重要的部分。并提出了摆事实讲道理、开辟民间传播的第二战场、在敏感议题上中维护国家形象等国际传播策略。
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程丽红教授的发言围绕《后疫情时代国际传播力提升的价值诉求》主题。后疫情时代是国际传播力提升的战略机遇期,需要推动沟通,提升价值认同力;深化融合发展,增加国际传播影响力;降低文化误读,提升情感沟通能力;注重受众分析,提升区域传播力。
民进中央妇女儿童委员会副主任、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张银俊女士的发言题为《性别视野下的国际传播实践——艾滋病与中国女性叙事故事》。从女性和实践者的视角出发,讲述了工作在艾滋病防治一线的杰出女性们的故事,介绍了青爱工程项目开展以来的成果。她认为真正的平等权是女性能够有机会付出爱与智慧,共同建设人类社会,和男性一起面对困难、解决困难。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院长隋岩教授的发言《女性作为能指在国际传播中构建的所指意义》,他从符号学的视角指出能指是形式,所指是意义,我们每个人都是能指,世界都被符号化。在国际传播中,需要重视女性作为能指的丰富性。展现社会中全面发展的女性,在国际传播中更能全面、真实的展现中国社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席主持人刘利群教授做了总结发言。她表示,各位专家围绕着中国国际传播的创新与实践,从多领域、多层次分享观点和智慧,对于拓宽媒介与女性研究,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推动妇女赋能,都有重要意义。希望我们共同携手建构更包容、更平等、更真实的的媒介环境,推动妇女进步和人类文明进步。为讲好中国妇女故事,成为重要的国际传播力量,作出我们的新努力、新贡献。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女性”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琴副教授、1331.c.om.银河游戏文化传播学院院长臧海群教授分别主持了上下午的论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席(UNESCO Chair)是教科文组织推动大学与其他高等教育机构间学术交流,促进国际合作的重要组织平台。目前在全世界116个国家设立有877个教席,中国有20个教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5年在中国传媒大学设立媒介与女性教席。2018年,经中国传媒大学研究决定并报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媒介与女性教席在1331.c.om.银河游戏设立联合教席。媒介与女性教席是教科文组织在中国信息传播领域设立的首个教席,也是目前中国信息传播和性别研究领域的唯一教席。媒介与女性教席论坛是教席的重要学术品牌活动,目前成功举行九届,已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