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学校主页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公开目录» 发展规划

1331.c.om.银河游戏“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

作者: 阅读次数: 部门:党校办
  
1331.c.om.银河游戏“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
    为推进学校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一流女子大学的进程,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全国妇联改革方案》《1331.c.om.银河游戏章程》和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报告等文件精神,特编制本规划。
    一、学校“十三五”时期发展背景
    (一)学校“十二五”时期的主要成就
    “十二五”时期,学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 坚持“三服务”办学宗旨,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提高质量、内涵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基本目标和任务,为“十三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党的建设取得了新进展。学校党委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全国妇联党建工作督查、中央巡视组党建工作专项巡视等为契机,将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努力提高党建工作水平。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顺利完成两届处级干部聘任。加大纪检监察审计的监督力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建活动项目化、品牌化运作模式成效显著。
    2.学校治理迈出新步伐。学校加强顶层设计,积极推进依法治校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坚持用制度管事、管人、管权。高度重视章程制定工作,完成了《1331.c.om.银河游戏章程》核准发布以及《1331.c.om.银河游戏综合改革方案》的制定上报等工作,初步建立了以学校章程为核心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
    3.人才培养层次、规模和质量跃上新台阶。2012年通过“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建设单位评估,取得了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点试点资格。截止2015年底,全日制在校生由2011年的5310人增至6162人。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推进了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改革,加强了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学生在各类国家级学科竞赛、文体比赛中的获奖人数日益增多。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成效显著,普通本科和高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0%以上,就业质量进一步提高。
    4.科学研究和学科专业建设实现新突破。五年来,科研经费投入力度加大, 2015年的科研经费比2011年翻了一番;省部级及以上科研课题(项目)立项数稳步增长,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年均两项;教职工在中文核心和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数稳步增长(年均近100篇);高度关注妇女和社会性别研究,学校连年资助出版性别研究丛书。《中国妇女教育发展报告》(蓝皮书)已成为学校妇女教育研究品牌,《1331.c.om.银河游戏学报》的学术影响不断扩大,女性图书馆妇女口述史项目得到社会广泛关注,妇女/性别研究特色进一步凸显。凝练学科发展方向,整合优势学科资源,加强专业建设,形成了有一定特色和优势的学科专业体系。目前设有21个本科专业,1个研究生教育专业,4个高职专业,涉及法学、教育学、管理学等8个学科门类;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5个北京市专业特色建设点。已成立了3个实体研究中心和25个非实体研究中心。
    5.社会服务呈现新特点。充分发挥科研、学科和人才优势,积极融入国家、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初步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社会服务体系,为妇联决策、妇女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学校教师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注重利用自身专业资源,参与了“反家庭暴力法” “中国妇女发展纲要”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 “深圳经济特区性别平等促进条例”等国家、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起草制定,主动投身妇女、儿童维权实践,不断推进性别平等。发挥妇女干部培训基地作用,坚持以妇联和妇女需求为导向,依托学校的学科和师资优势,加强与各级妇联的合作,开展妇女干部培训工作,增强了妇联干部履职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6.国际合作交流开创新局面。坚持开放办学,建立健全专门工作机构,大力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化程度和影响力不断提高。学校入选《中美人才培养计划》中方成员单位、国家留学基金委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实施院校等一系列突破,有力推动了学校国际化进程。成功选派近300名教师出国出境访学交流,接待了津巴布韦第一夫人等多个国外访问团来访,48个国家近175名政府政党女性官员来校接受培训。学校举办了第二届“中外女子大学校长论坛”,首次承办中国联合国协会国际公务员能力建设项目,连续三年举办“妇女参与公共服务”女大学生领导力项目,国际汉语教育专业毕业生赴多个国家地区开展汉语志愿服务活动。
    7.校园建设展现新面貌。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环境美校,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学校财力稳步增强,教学设施设备不断升级。教学图书综合楼投入使用,教工食堂开设,部分教学用房、学生宿舍、道路、广场、电梯、浴室得到改造,校园环境进一步绿化、美化,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师生的学习、办公、生活条件,后勤保障工作质量与水平持续提升。加快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了无线网络全校园覆盖。图书文献、馆藏资源、网络化资源日益丰富,达到教育部规定的生均配备标准。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和校园安全综合防控体系。
    8.校园文化呈现新气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不断加强师德和校风建设,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成效显著。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工程,校园文化品牌打造取得显著成绩。学校标识系统完成设计并推广应用,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加强校史馆建设,努力挖掘校史资源,不断弘扬“女院精神”,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内涵与形式。加强校园人文景观建设,营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收到了环境育人的效果。学校获得了“全国文明单位”光荣称号。
    9.队伍建设取得新成绩。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积极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得到提高,教职工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截止根据2015年12月,学校教职工由2011年的479人增至545名,其中,专任教师由2011年260人增至304名。在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由2011年的27.3%提高到37.5%;教师队伍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具有海外经历的教师比例累计已达到16.4%。坚持内培外引,推动优秀创新团队和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成长。2012至2016年共引进专职教师 61名;选聘特聘教授、荣誉教授、讲座教授78人;有9名青年教师通过国家留学基金项目赴国外大学研修,21人在职取得博士学位,14名青年教师入选“北京高校青年英才支持计划”。
    (二)学校“十三五”时期发展的环境
    未来五年,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随着我国确立“五大发展理念”和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我国的高等教育面临着服务经济社会全面化、服务对象群体多元化、社会需求多样化、全民学习终身化和发展环境国际化的新形势。《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对新形势下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提出了新的任务要求。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学校“十三五”时期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学校未来发展指明方向、提供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回答了事关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刻阐明了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意义、目标定位、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是指导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对于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学习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紧紧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沿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抓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引导学生成长为政治坚定、道德高尚、能够担当重任的优秀青年,从而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国家支持高等教育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为学校带来机遇和挑战。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正从大众化进入普及化发展阶段,在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时代,高等教育将成为公民终身学习“立交桥”的基本元素,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更加旺盛。高等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更加凸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改革支撑国家实施创新驱动、“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十三五”重大战略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并通过制定“双一流”战略对策、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国家逐步建立健全高等教育分类体系,通过分类管理、分类指导,引导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合理定位,各安其位,各展所长,促进高校在不同层次、不同学科和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教育部专门制定《关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决定在“十三五”期间实施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继续推动和支持中央高校发展。我校作为中央部门所属女子高校依此有了更为有利的特色发展的空间。但是同时,“双一流”建设的背后,是以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拔尖创新人才、一流的科研水平及成果、一流的经费投入为基本支撑的,必然导致高校间教学科研人才、政府财政拨款、招生生源等有限资源的激烈竞争,势必对我们这类办学实力相对薄弱、经费来源相对单一、生源渠道原本分化的高校造成更大冲击。加之教育服务业领域向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开放,加剧公办与民办高等教育竞争,迫使我们必须改革长期以来形成的工作机制和工作作风,以适应新的形势要求。
    国家重视妇女发展与妇联改革为学校带来机遇和挑战。继党的十八大首次把“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明确写进党的施政纲领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全球妇女峰会上提出促进性别平等和妇女赋权的行动框架以及促进妇女事业发展的“中国主张”,为妇女事业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行动指南,为以引领和传播先进性别文化为重要职能的女子高校提供了办学的基本遵循。国家重视和支持高等教育发展和妇女发展的政策,为服务于妇女全面发展的女子高校的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政策环境。而妇联系统改革对女子高校着眼于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大局,更好地服务妇女发展和妇联中心工作,突出妇女工作的主业,提出了增加妇联干部培训职能等新的任务要求。与此同时,作为全国妇联直属的事业单位,我校也面临着如何按照全国妇联改革方案进行改革的任务。加之高校作为公益二类单位,国家将通过人事管理、收入分配、社会保险、财税政策和机构编制等方面改革,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予以财政支持、实施绩效工资等政策,做好政府该做的事;同时鼓励高校引入市场机制,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充分发挥社会服务职能,为社会提供人才资源,创造知识价值,做好高校能做的事。这要求我们必须提高自身办学实力,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提供更好的社会服务。
    学校尚处于建设一流女子大学的初级阶段,办学底子薄、基础差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学校对创建一流女子大学的认识和把握有待深化提高;办学条件特别是校园建设面积严重不足,与人才培养和学校未来发展的刚性需求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高层次拔尖人才匮乏、教学科研团队建设力度不够、教师、管理和后勤服务队伍中改革意识和执行力不强等问题依然存在;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学生管理、人事管理、院系管理等需要优化,现代大学的治理能力有待提高;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仍然任重道远,工作中问责缺位、作风上不严不实的情况依然存在,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还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亟待解决。
    机遇本身也是挑战,挑战同样蕴含机遇。处在伟大变革时代,我们理应以对历史负责、不回避问题的担当意识,加强形势研判,妥善处理矛盾,破解制约发展的各种难题,因势而谋、顺势而为、趁势而起,抓住和用好这个伟大时代给女子高等教育带来的发展机遇,勇于面对和善于应对各类挑战,奋力把一流女子大学建设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
    二、学校“十三五”时期发展指导思想、目标和重点
    (一)学校“十三五”时期发展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高等教育基本规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关于新时期妇女工作和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妇联改革方案》要求,服务妇女全面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引领和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性别文化,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四自”精神、公益意识、国际视野和知性高雅的应用型人才;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环境美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质量和内涵发展为主线,加强学校基本建设,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办学特色,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女子高校。
    (二)学校“十三五”时期发展总体目标
    “十三五”时期学校发展总体目标是: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规模保持在6500人左右,留学生和研究生教育有较大幅度增长,争取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点单位,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干部培训规模、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水平、学校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全面提升,成为质量优良、特色明显、环境优美、充满活力的女子本科高校,基本实现建成“全国妇女教育研究中心、妇女理论研究中心、妇女干部培训中心、国际妇女教育交流中心”的目标,建设一流女子大学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学校“十三五”发展的战略重点
    1.提高培养质量。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构建校内外协同育人机制。以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为契机,加强质量文化建设,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评价机制,不断提升本科教学质量。
    2.提升办学层次。优化教育类型和层次结构。停办成人学历教育,逐步减招、停招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办好普通本科教育,适度扩大研究生教育和留学生教育,争取通过新增硕士学位授权单位评审。
    3.加强干部培训。落实全国妇联改革任务,在履行既有办学职能的基础上,增加作为妇女工作主业重要内容的妇联干部培训职能。整合、拓展学校资源,加强妇联干部培训规划和整体建设,积极探索卓有成效的培训模式,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更好地为妇联干部和妇女干部的成长成才服务。
    4.扩大开放办学。不断丰富开放办学内涵,提高对内和对外开放水平。推动校友会、基金会、理事会建设。大力推进与世界一流女子大学及其他高等教育机构、科研文化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将国外优质教育资源融合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队伍建设之中。扩大留学生规模,增强对国际留学生和境外学生的吸引力。
    5.改善办学条件。根据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和全国妇联的改革部署,加强校园基本建设,积极改善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努力解决办学空间不足的问题。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及智能化、信息化建设,建设温馨、绿色、低碳、智慧校园。
    6.提升科研能力。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合理配置科研资源,加强学术创新组织管理,加强学术交流活动,建立健全协同创新科研机制,提升自主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
    7.引领和传播先进性别文化。发挥女子高校办学职能,加强先进性别文化研究,将性别平等意识纳入人才培养和妇女干部培训,培养具有宣传、践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能力的优秀人才,努力使学校成为对国家妇女儿童问题决策有影响的智库,成为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教育基地。
    8.加强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以建立起师德高尚、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具有特色的师资队伍为重点,提高教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
    三、学校“十三五”时期的主要任务和举措
    (一)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社会需求,针对专业差异,在专业人才培养、特殊人才培养、跨国(校)联合培养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分类分层培养。根据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国家标准,进一步明晰和细化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能力标准,优化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优化课程体系。制定并实施“卓越女性人才培养计划”,培养具有卓越女性领导力、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优秀女性人才。进一步深化并落实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方案,通过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和方法,在专业课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结合各专业的实践实训进一步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实践中;强化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创新创业导向;开展创新创业竞赛,加大对优质创业项目的孵化力度,从而营造创新创业氛围。积极开展校际合作、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和与全国妇联的深度合作,进一步完善协同育人的有效机制。
    2.改革教育教学方法
    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大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进智慧校园、智慧教室建设,以学生易于接受的立体多元组合形式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实行本科教改立项工程和现代教育技术与方法培训工程项目,改变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内容更新、教学手段和方法改进中的作用,提升教师开展个性化互动教学水平,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
    3.加强实践教学建设
    加强“全过程进阶式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加强学生实验、实习、实践整体设计、过程管理、考核评价,把实践育人有效地贯穿在整个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建立学校与企业、行业、科研机构、社区等合作育人机制,全面提升实践育人水平。根据实践实效性原则,加大有效的实验实践教学项目与活动的投入,探索新的有效的实践项目。加强实验、实习教师队伍建设,完善相关政策,吸引教师特别是高水平教师从事实验实践教学。支持学生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促进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在实践中认识和认同党的方针政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4.完善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
    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培养方案质量标准、课程教学质量标准和专业建设质量标准等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以制度强化人才培养的过程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内部开展专业评估和认证,外部引入第三方评价;建立全面、合理、有效的校级教学评教与院系级课程评估系统;建立与教学质量挂钩的绩效考核机制,制定并落实向人才培养一线倾斜的政策,确保专心从事教学工作的优秀教师享有相应的专业认可度、职业发展机会和薪酬待遇。加强对教师基本授课教学工作量考核,把教师的教学投入情况和教学质量作为聘期考核、职称晋升的前提条件。
    (二)加强学科专业建设
    5.加强优势专业建设
    通过实施“优势专业平台建设计划”,整合资源,围绕妇女儿童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打造优势专业群。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特色,建设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专业体系。坚持分类建设的原则,优化专业结构。重点支持建设3-4个服务妇女发展、儿童成长、家庭建设和妇女工作贡献度大的专业,使之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品牌专业。对其他专业,通过凝炼特色和优势的方式,采用差异化精准定位、弯道超车的策略,提升专业的竞争优势。根据与学校办学特色的符合度高且招生就业良好的标准,支持建设3个左右的新增专业。以项目支持为引导,促进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从而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在整合相关专业基础上,形成学科群。
   6.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
    按照获得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的条件要求,聚焦优势学科建设,夯实科学研究基础,合理配置专任教师比例,强化多元投入机制,加大投入力度。按照“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的验收标准,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教学督导,强化和完善导师负责制并实施研究生导师能力提升计划;开展案例教学和案例库建设,加大实践教学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断提高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加强学术道德建设,提高研究生科研水平,整体提高研究生培养水平。自觉服务国家外交战略,办好援外研究生教育。争取国际优质生源,打造专业化、国际化的援外留学生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加大校园国际化基础设施建设,营造包容、开放的国际化校园环境,建设国际化高层次人才培养机制。
    (三)提高服务妇女发展能力
    7.提升师生科研能力
    进一步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合理配置科研资源,提升学术创新和科研服务能力。围绕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妇女发展需求,坚持发挥个人积极性与鼓励联合攻关并重的原则,通过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专项、教师科研创新团队培育计划等,努力提升教师的整体科研水平。到2020年,力争提高科研立项的数量与层次,在科研成果总量增加的基础上不断推进质量,核心期刊、CSSCI、SCI、EI上发表的论文数量稳步增长,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的科研成果明显增多,在国家级奖项数量上有所突破。实施“学生助研计划”,搭建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平台,有效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8.推进特色智库建设
    通过推进“特色智库建设计划”,围绕妇女儿童事业发展明确智库的定位,发挥学校智库的政策战略研究、前瞻性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的重要功能,集合多学科优势,深化综合研究,培养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优秀智库人才和咨政研究团队。
    9.提升教师社会服务能力
    围绕我校的科研与学科专业优势,针对妇女儿童发展和妇联的各项实际工作,建立提升社会服务水平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教师在促进妇女儿童发展及社会性别意识培训等方面的社会服务能力。
    10.加强妇女干部培训
    根据全国妇联干部调训轮训任务安排和妇女干部培训需求,制定妇女干部培训发展规划,加强妇女干部培训管理和教学队伍建设,加强培训课程和教材建设,积极研究开发培训项目,更好地履行妇联干部培训职能,更多地满足广大妇女干部的学习需求,努力提高干部培训质量和办学效益。
    (四)推动国际合作和交流新进展
    11.提升国际合作和交流水平
    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引入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学校国际妇女教育交流中心的作用和功能,在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上取得新进展。加大与国外知名女校和海外知名大学的交流,在与国际一流女子大学实质性合作上取得新进展。充分发挥学校妇女问题智库作用,在与国际妇女组织的合作上取得新进展。提升教职工参与国际交流的能力和水平,鼓励教师开展国际学术合作交流项目,在国际学术交流上取得新进展。
    12.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
    提高学生出国率来华率占比。拓宽学生国际交流渠道,建立与世界知名大学对接的人才合作培养体系,在人才培养国际化上取得新进展。采取措施扩大来校留学生规模,提升留学生教育质量,在留学生教育上取得新进展。继续实施“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和“双语及英语教师支持项目”,多渠道引进海外优质教师,在师资队伍国际交流能力提升上取得新进展。
    (五)建设高水平教职工队伍
    13.加强专任教师队伍建设
    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按照获得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审核评估的条件要求,建设一支热爱教学岗位、教学能力强、潜心育人的教师队伍。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现有教师的学历水平,除个别特殊专业外,新进教师原则上具有博士学位或者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加大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培养力度,力争每个学科有2名以上的学科带头人,每个专业有1名以上的学术骨干。培育和支持学术团队建设工作。重视有海外教育经历教师的引进,改善学缘结构。坚持以教师为本,重视教师的期待与关切。重视青年教师的成长,支持青年教师职业发展,发挥中年骨干教师的中坚作用。加强教师岗前培训、网络培训和专业实践锻炼,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实践水平。加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打造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发动机。适应教师职称评审权直接下放至高校的新形势,进一步做好职称评审、自主评价、按岗聘用等工作。
    14.加强管理服务队伍建设
    实施管理服务队伍能力建设计划,构建分众化、精细化的培训机制,培养管理服务人员岗位责任意识,提高履职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建设一支专业技术能力强、创新能力强、服务水平高的教学科研辅助队伍,建立一支业务精湛、高效敬业、职业化的管理服务队伍。通过绩效改革,建立以倡导提高工作效率、激发教职工爱校爱岗为导向的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营造积极进取、干事创业的优良风气。
    (六)切实改善办学条件
    15.不断完善学校基础设施
    根据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和全国妇联的改革部署加强校园基本建设,积极争取支持,加强与北京市及其周边省市有关方面的合作,努力使学校教学、办公、生活等条件在“十三五”末得到明显改善。坚持环境美校,把学校建成一所功能完善、分区合理、绿色环保、环境优美、独具特色的花园式校园。
    16.完善校园公共服务体系
    推进学校教学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信息化一体化进程,加大信息安全和网络环境建设力度,精心打造智慧校园。加快教学设施设备的更新换代,深化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科研中的运用。推进图书馆空间开放与数据库建设,丰富文献和网络信息资源。以公共实践平台建设为重点,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促进学校实验教学资源共享。
    17.健全经费和资产管理体系
    坚持统筹兼顾,保障重点,建立健全保障教学经费优先投入的长效机制,提高经费保障能力。建立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成立教育基金会,提高学校创收能力。加强经费绩效考核,建立健全经费使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提高经费使用效。推进内部控制建设,建立规范与效率并重的管控体系。优化增量资产配置方式,盘活用好存量资产,最大限度地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18.提高后勤管理服务水平
    建设全方位、多层次、精细化、可操作的后勤管理制度体系,实现后勤工作社会化、规范化、精细化、人性化和信息化。稳步推进学校的公车改革及医疗制度改革。
    19.加强校园安全保障工作
    健全安保工作长效机制,切实做好学校安全稳定工作。健全完善学校维护稳定工作体系、涉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体系、校园综合防控体系、校园安全教育服务体系以及校园应急处置体系,持续推进平安校园建设。
    (七)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
    20.进一步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积极推进依法治校、教授治学,完善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学校治理能力和现代化水平。健全以学术委员会为主导的学术管理体系与组织架构,充分发挥其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和学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完善民主管理和监督机制,定期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发挥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众组织和党外人士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的作用。
    深化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学校宏观决策、部门协调配合、学院实体运行的管理模式。按照教育部“放管服”的具体要求,理顺校、院系关系,实现责、权、利相统一。
    健全社会参与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理事会、校友会在支持学校发展、扩大学校影响、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等方面的作用。探索全国妇联与教育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共建的部委高校自主发展模式。
    21.健全以学校章程为核心的制度体系
    推进以章程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建设,加快构建自主自律的学校治理体系,建立符合高等教育规律的现代大学制度。加大学校章程的学习宣传力度,建立健全章程落实机制,依据章程完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人事管理、财务 管理等方面的制度规范,加快形成以章程为核心的完善、规范、统一的制度体系。
    完善学校内部组织机构规则和议事程序,规范学校内部组织机构的类别和权限,实现依章程自主运行和监督管理。
    健全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管理服务机制,加强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提高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
    22.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进一步改革完善用人制度。围绕学校战略布局和学科重点发展方向,更加精准地引进高层次拔尖人才。以深化岗位聘用制度为基础,及时调整、完善人员调配制度。按照工作任务的不同,对教师实施分类管理。建立充分激发各类教师创新活力的评价体系。
    落实国家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建立健全以分类分级管理为基础,以业绩贡献为导向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调整、完善校内薪酬结构,建立向业绩突出部门、优秀人才和重点岗位倾斜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合理调节各类人员之间的收入水平,使全体教职工共享学校建设发展成果,提高教职工的收入水平。
    23.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与合作
    健全社会参与办学的体制机制,发展紧密型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强与各级政府和妇联等妇女组织的联系,建构多样化的政府和妇联支持办学机制。
    加强与社会其他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办学,建立有效体制机制,使其切实参与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资源筹措等工作中来。
    调整充实学校理事会,建立1331.c.om.银河游戏基金会,加强校友会建设,发挥学校理事会在学校建设与发展方面的应有作用。充分发挥女子院校联盟的桥梁和协作等作用。
    (八)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24.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严明党的纪律,把纪律挺在前面,用铁的纪律从严治党。坚持党的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持之以恒反“四风”。坚持发扬党内民主,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防范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种种偏向。坚持党的组织生活各项制度,创新方式方法,增强党的组织生活活力。坚持不懈把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用好。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形成有权必有责、用权必担责、滥权必追责的制度安排。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和制度防线,领导干部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相结合,把信任激励同严格监督结合起来。
    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学校党委要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完善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制度,不断完善管党治党、从严治党的责任体系和检查考核体系。坚持把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实施、同检查,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将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落实到党建工作中去,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不断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
    25.加强和改善党对学校的领导
    学校党委要把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女子高校作为根本使命,担负起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始终坚持党管方向、党管改革发展,确保正确的办学方向,确保党的教育方针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领域得到贯彻落实,推动学校实现内涵发展。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党委的领导核心地位,保证校长依法行使职权,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推进党务公开和校务公开。充分发挥院(系)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和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完善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基层党的领导。
    26.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加强党的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党委中心组、党支部集体学习和党校教学主业主课,不断提高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完善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党组织学习制度和党员教育体系,建立党员领导干部述学制度,利用网络等新媒体技术丰富和拓展学习教育的手段和内容,增强理论学习实效。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传播计划,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体现在办学治校的具体实践中。严把教师聘用考核政治关,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加强课堂和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管理,推进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改革创新,更好地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育人功能。
    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围绕人才培养中心任务,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良好育人格局。探索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着力培育特色品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拓展新媒体等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支持引导学生社团开展活动,探索构建以学术实践、科技创新、志愿服务等为内容的社会实践综合体系,探索建立德育教育基地。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强化指导与服务,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27.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
    按照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标准,强化领导班子政治意识、战略思维、担当精神和求真务实作风,增强把握大势大局大事、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素养和能力,提高领导能力专业化水平。强化岗位培训,重点加强校级、院(系)党政政治、新任和优秀年轻干部培训。实施任期目标责任制,从严管理监督领导班子和干部。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构建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选人用人机制,完善领导人员考核评价、职业发展和激励保障制度,探索建立与高校编制管理改革相适应的领导人员管理政策。实施“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党务工作队伍建设工程”,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把配齐建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党务工作队伍纳入学校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为全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建工作水平提供有力保证。
    28.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强化基层党建“网格式”管理全覆盖,构建网络化党组织设置体系、党员管理服务体系、党建资源配置体系。把推动改革发展、服务师生成长成才、做好师生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主要任务,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提高基层党组织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强化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深化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健全校、院(系)党组织抓党支部建设的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提高基层党组织工作水平。严格组织生活制度,切实增强组织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和战斗性。实施党员发展质量工程,重视在高层次人才和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坚持力量下沉、重心下移,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和党务工作激励保障机制。
    29.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持之以恒深化作风建设,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形成作风建设新常态。持续抓好巡视整改各项任务。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党内法规,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有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廉政纪律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完善监督体系,强化党内监督。积极开展廉政文化教育,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招生、基建、科研经费、干部任用、招标采购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
    30.加强统战工作和离退休人员服务工作
    全面落实党的统一战线工作方针政策。进一步加强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思想政治引导,夯实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外知识分子作用,引导他们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服务学校发展大局,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广泛力量支持。
    重视发挥老同志的优势,凝聚老同志的正能量,引导老同志积极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认真落实有关政策,多办实事好事,让老同志在政治上有荣誉感,组织上有归属感,生活上有幸福感。
    3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健全完善校园文化建设体制机制,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工程”。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多样化的校园文化活动,打造一批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提升学校软实力。营造充满思想智慧、蕴含文化底蕴、富有学术文化品格、洋溢生机活力的校园文化氛围。完善文化场所、基础设施和形象标识体系,提升校园建筑的文化韵味。加强校园文化阵地和内容建设,进一步拓展专业实践平台,不断提升网络文化育人水平。
    四、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的组织实施
    (一)发挥思想先导作用

    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用先进思想理念指引学校建设发展。要树立自主发展、自律发展观念,加强战略研究与顶层设计,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推进目标实现。要树立开放办学观念,破除封闭办学思想,积极主动参与市场竞争。要强化国际意识与全球意识,主动融入国际化、全球化潮流,加快推进国际化发展步伐。牢固树立“三服务”宗旨,增强社会责任感,加强与社会的交流融合,提升服务妇女儿童发展的能力和女子大学文化的感染力。
    (二)建立学校规划管理体系
    学校领导班子要重视顶层设计和战略管理工作,明确分管的领导和责任部门,为规划实施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要按照本规划提出的总体架构,做好重点任务分解落实,精心编制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形成相互支撑的规划体系,实现规划实施与年度工作计划的有机衔接。
    (三)完善规划实施保障机制
    建立规划实施检查与评估制度,健全完善规划实施机制。要结合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和硕士点申报等工作,制定科学的绩效和专业评估指标体系,聘请校内外专家,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检查评估,定期发布各类年度监测报告,及时调整决策和措施。
    突出规划的导向性,把规划及其评估结果作为专业设置、招生计划、预算编制、项目审批、进人计划、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使规划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四)营造实施规划的良好氛围
    要在校园网公布“十三五”发展规划,面向广大师生宣传解读规划,通过多种形式及时通报学校改革发展情况,推介规划实施中好的经验和做法,形成全校师生团结奋斗、共同推进规划落实的局面。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开拓传播途径,利用新媒体展示女院形象。
    调动校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动员社会关心、支持学校的发展,为学校本规划的实施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形成共同推进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强大合力。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