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媒体观点

天安门广场升起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

发布日期:2021-09-30  部门:宣传部   来源:北京日报   

1331.c.om.银河游戏(中国)iOS/安卓通用

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30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改变了近代以来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从根本上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统治的历史。劳动人民第一次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中国历史从此开辟了新纪元。

军民联手整修天安门广场

1949年7月初,中共中央决定在新中国成立之日举行开国大典,并成立了由周恩来任主任的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很快,开国大典方案确定,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中国人民解放军阅兵仪式和人民群众游行活动三项议程。

关于举办开国大典的场地,早先有两套方案:一是选在天安门广场,二是选在市郊西苑机场。周恩来仔细研究和推敲后认为,应选址天安门广场,因为这里不仅地处城市中心,空间广阔,交通便利,而且意味着天安门这座封建时代的古代建筑即将除去作为封建皇权的所有痕迹,被赋予全新的意义,从此开启崭新的时代。毛泽东、朱德、刘少奇等中央领导人听取周恩来的介绍和分析后,决定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

然而,由于连年战争,当时的天安门广场破败不堪。城楼上下遍体鳞伤、斑痕累累;金水河河道淤塞,水面脏污腐臭;广场上杂草丛生,一片杂乱凄凉的景象;长安街上摊贩遍布,垃圾堆积如山。

1949年8月9日至14日,第一届北平市各界代表会议做出整修天安门广场的决议,要求9月底前全部竣工。工程主要包括5项:一是在天安门前东、西三座门之间,包括中华路全段在内,清除所有路面障碍物,开辟一个能够容纳16万人的大广场,供群众集会用;二是修缮天安门城楼主席台,清除楼顶上的杂草和杂物,粉刷城楼和广场四周红墙;三是在天安门广场的合适位置设计并修建一个升国旗的设施,供大典时升旗使用;四是修补天安门前东、西三座门之间的沥青石渣路面,供游行的群众和阅兵式军队通过用;五是美化天安门附近环境,搞好种树、种草等绿化工程。

解放不久的北平城,要完成这么大的工程,并非易事。叶剑英以北平市军管会主任的名义下令驻北平的部队抽调精干人员,抢修天安门城楼、广场和故宫部分房屋。市建设局迅速召集主要技术干部和工人,开动蒸汽压路机、筑路机昼夜奋战。北平市的机关干部、青年团员、工人们也积极响应,自带工具参加义务劳动。青年团北平市委筹委会和北平市学联,提出9月10日下午组织4300名学生到天安门广场义务劳动的倡议。消息一公布,两天之内就有18000人报名,各校只好采取抽签的办法决定谁能参加,最终参加人数达5700余名。

10多天后,在军民的共同努力下,天安门广场整修一新,宽阔宏伟,蔚为壮观。

人民英雄纪念碑选址中轴线

1949年9月30日,就在即将举行开国大典的前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为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在首都北京建造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毛泽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撰写的碑文在会上获得通过。

决议通过后,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和政协代表们一起来到天安门广场的中央,为人民英雄纪念碑举行庄严隆重的奠基典礼。

下午6时,奠基仪式开始。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周恩来代表大会主席团致辞:“为号召人民纪念死者,鼓舞生者,特决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建立一个为国牺牲的人民英雄纪念碑。”随后,全体代表脱帽默哀。默哀毕,毛泽东宣读由他亲自撰写的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在所有出席仪式的代表们的见证下,毛泽东铲了第一锹土铺垫在碑基之上。随即,代表们依次执锹铲土,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

此前,针对人民英雄纪念碑建在天安门广场的什么位置,人们曾有不同主张。有人主张建在前门城楼上,有人主张建在中华门以南相当于现在毛主席纪念堂的位置,还有人主张干脆拆了端门的城楼,将人民英雄纪念碑建在端门的台基上。毛泽东、周恩来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位置选择极为慎重,经过反复与专家商讨、研究,最终决定将其建在天安门以南约463米、正阳门以北约440米的位置,正好处在北京城的中轴线上,突出了传统与现代统一、继承与创造融合的文化意义。

国旗升旗方案确保万无一失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开国大典正式举行。当毛泽东主席将电动按钮拨向“升”字位置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高高飘扬。

其实,最初的升旗计划是在国旗杆下手动完成,但这就意味着毛主席需要从天安门城楼走到国旗杆下,大典的既定程序会被打乱。怎么办?有人建议在天安门城楼上设一个电动开关,让毛主席按电钮自动升起国旗。升旗工程设计与施工负责人、北平市建设局高级工程师林治远随即设计出方案:让电线从整修长安街道路工程时预埋的钢管中横穿而过,然后跨越金水河,顺着天安门城楼东南角往上,再转至城楼中央,与控制开关连接在一起。这样,既隐蔽又安全,又没有破坏城楼结构。

整个升旗过程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国旗能够自动升降;二是升旗速度要与国歌演奏时间高度契合;三是国歌奏毕,国旗要正好升到旗杆顶端并自动停止。然而,当时没有现成的技术可参照,林治远和建设局三科工程师梁昌寿夜以继日地琢磨,终于找到了办法。他们在天安门城楼西南角安装电钮,让电线从这里穿过天安门城楼前的马路,然后架高一直延伸到旗杆处,直达旗杆顶端。旗杆大理石基座里装有电源总开关,还有土造的计时器,以此来控制升旗的时间和速度。升降时利用电机变速传动、电磁限位器控制升降速度。旗杆钢丝绳两端各焊了一个钢球来控制升降开关,一旦升降控制装置碰到两端的钢球,就可以自动停止升降并自动切断电源。

经过多次试验,遥控装置运行正常,施工人员便拆除了旗杆四周的脚手架。9月30日晚,林治远、梁昌寿又做了一次试验。不想,国旗升到旗杆顶端后,马达没有按照设计要求自动停止运行,反而将一面试验用的红旗(一块红布)绞进了旗杆顶端的滑轮里,致使马达无法倒车,红布也取不下来。此时,现搭脚手架已经来不及了,20多米高的旗杆也没人能爬上去修理。林治远向建设局领导汇报后,很快调来了北平市组建不久的消防队。可消防队架起的云梯不够高,比旗杆低好几米。于是,有人找来善攀高的北平城办红白喜事的棚彩马氏兄弟,二人从云梯爬到杆顶,才把红布从滑轮里取了出来。林治远、梁昌寿立即动手检修、调试,一直忙到10月1日早上6时。

开国大典举行升旗仪式时,林治远站在毛主席身后负责协助,梁昌寿则守候在旗杆下,如果毛主席启动电钮后国旗升到旗杆顶端仍不停止,梁昌寿会立即手动切断电源。此外,还有一套人工升旗备用方案,以确保升国旗万无一失。不过,这些应急预案都没用上。

受阅飞机带弹飞行开世界先例

阅兵是开国大典的重头戏。这是新中国的首次阅兵,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以来盛大、最庄严的一次阅兵。受阅部队按照陆、海、空三军序列编组,依次由东向西通过天安门城楼接受检阅,展示了人民解放军的军威和新中国的国威。

新中国空军第一次受阅,困难重重。队员们都没有经验,彼此也不熟悉,飞机又都是拼凑的,五花八门,各有各的高度和速度。“野马”式P-51型战斗机一加油门,就蹿出400多公里了,而最慢的运输机,才能飞行几十公里。就是同一型号的飞机,速度也因新旧程度不同而不一样。高度也是一大难关,必须精确计算高度,安排好谁在第一层谁在第二层,差之毫厘,将会失之千里。

开国大典开始后,受阅机群接到起飞命令,随即从南苑机场腾空而起,先在通县双桥上空编队集合,盘旋待命。下午4时30分,开始飞向天安门。9架P-51型战斗机编为3个“品”字形,组成一、二、三分队,以920米的高度依次飞在编队的最前面。紧跟其后的是排为“一”字形的2架蚊式轰炸机组成的第四分队,以760米高度通过天安门广场。再后面是呈“品”字形的3架C-46型运输机,组成第五分队。最后是由两架PT-19型教练机和1架L-5型联络机组成的第六分队,以550米高度依次通过天安门广场上空。

一架、两架、三架……细心的人们仔细数着通过天安门广场上空的飞机架次,整整26架飞机。国人无不自豪新中国有了自己的空军,外国友人也惊诧中国空军发展的奇迹。参加大典的外国记者在向本国发回的报道中写道:“中共空军以野马式P-51型战斗机为主,共26架飞机接受检阅。”

其实,当天参加阅兵的只有17架飞机,最先飞过天安门的9架P-51型战斗机在空中绕了一圈,然后衔接在第六分队后面,再次通过天安门广场,这样,看上去仿佛有26架飞机一般。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接受检阅的飞机同时还要执行警戒任务,其中4架战斗机是带弹参加受阅飞行,以随时防备敌人空袭。按照世界惯例,阅兵时任何兵种的部队不得携带实弹,开国大典受阅飞机突破惯例带弹受阅,在世界上开了先例。

开国大典电波从这里发出

从京通快速路双桥出口路向南,大约2000米就能看到一片红顶黄墙的德式风格建筑群,这里便是四九一电台的所在。由于地处朝阳区双桥一带,民间又称之为“双桥电台”。

这座电台始建于1918年,1923年竣工,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座大功率通信台,进行过最早的长距离无线电通信,曾远达欧洲和大洋洲。

1948年12月,在解放战争胜利的炮火声中,这座饱经沧桑的电台回到人民怀抱,获得新生,成为中国共产党接管的第一座大功率广播发射台。在随后的国共谈判、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新政协会议召开、新中国开国大典新闻报道中,四九一电台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9年10月1日早晨,新华广播电台发出预告,决定实况转播当天下午3时举行的开国大典盛况。这是中国人民广播史上的第一次实况转播。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毛主席震撼寰宇的庄严宣告,通过新华广播电台迅速传遍祖国大江南北、传向全世界。四九一电台不负众望,出色地完成了开国大典这一重要新闻的广播传输发射任务。到今天为止,四九一电台依旧发挥着重要作用。

Baidu
sogou